2023年7月12日—13日,“第4屆西部地區村鎮水環境系統解決方案熱點論壇”在成都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召開。論壇由ANSO環境科技產業聯盟(村鎮環境聯盟)、中國環博會聯合主辦,水工業市場媒體平臺、中關村中科水環境保護技術創新推廣中心承辦,共200余位行業同仁前來參會。浙江商達公用環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勇受邀作為論壇主持,并發表題為《農村污水生態化治理與鄉村振興產業開發EOD模式的思考與實踐》的演講。與行業同仁共同探討村鎮水環境系統解決方案,分享商達公用深耕農污行業二十年的思考與實踐。報告指出農村污水面臨資金難的行業痛點,在鄉村振興和碳中和背景之下,農村污水治理進入了新紀元,要充分發揮農村特有的生態資源,通過生態化治理和EOD模式,實現省錢、賺錢、融錢,可以有效緩解這一行業痛點。基于此,商達公用院士工作站和浙江農林大學農村環境研究所以生態環境導向開發EOD模式為基礎,通過技術生態化、模式生態化、產業生態化,將農村污水治理與星級生態農場建設相融合,在臨安指南村建立了“水循環、碳循環、產業循環”的5.0生態化治理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污水治理資金難的問題。指南村農村污水站點分布臨安區太湖源鎮指南村觀云站點
污水用于排放是污染,用于灌溉就是資源。指南村通過水肥一體化的做法,將治污、灌溉、施肥融為一體,按照生態農場國家標準“污染不出邊界”的原則,以資源化利用的方式實現水的氮磷循環。每年回用節水約15萬噸,相當于回收了8噸優質有機氮磷肥。農村污水傳統治理模式能耗高,碳排放量大。指南村通過綠色、循環、低碳的5.0生態循環模式,大幅減少了能耗與藥耗,每年可降低60噸碳排放。此外,項目將化糞池殘渣、餐廚垃圾以及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通過發酵工藝制成土壤調理劑用于碳匯林撫育,就地實現資源化,每年減少碳排放200余噸。指南村碳匯林示范基地同時,商達依托浙江農林大學周國模教授團隊碳匯學科的優勢,將指南村2000多畝的竹林開發成為碳匯林,每年碳增匯1000噸。通過以上方式,每年降碳增匯1260噸,實現了碳的循環。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重點、也是難點。指南村將農村污水治理生態農場經營相結合,在農場中將污水進行水肥一體化以及噴灌應用、有機固廢資源化利用,自身也實現了有機生態種植,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通過5.0生態循環模式,指南一個村每年就節省了18萬農污運維費用;生態農場的經營,每年可增收200余萬元;而碳匯林的開發,則讓村民進一步實現了“賣空氣”賺錢,每年可產生經濟效益5萬元,預計遠期可達50萬元。通過三產融合助力產業振興,實現農村污水免費運維,最終實現產業循環。同時,商達公用城市合伙人以及戰略合作伙伴招募計劃也在火熱進行中,歡迎大家與我們進行更多行業交流,共同參與生態產業建設,把優秀的產品與服務推廣到全國更多區域,建設美麗鄉村、實現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