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歲月的激蕩,看得見茁壯成長。商達公用農村污水事業起步于2003年浙江“千萬工程”,深耕農村污水細分行業二十年,從起步、發展、興盛到如今成為行業的隱形冠軍,商達公用見證了中國農村污水細分行業的風云變幻,走過暖春,別過寒冬,每一個階段都是行業的縮影。
商達深耕行業二十年系列報道,將回顧二十年來商達公用以EEM菌微生物技術為核心的“技術設備+整體方案”創新實踐,探索商達公用如何通過生態產業循環模式,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現環境價值導向開發,助力鄉村振興。
商達農村污水設備發展歷程
FBR發酵槽是EEM菌核心技術應用的核心設備,也是商達公用的拳頭產品。從商達2003年開始從事農村污水治理算起,經過20年發展,商達農村污水設備已經從1.0的集成化,2.0的裝備化,3.0工業標準化,4.0微生物強化,到目前5.0生態價值化。基于研發一代、示范試用一代和推廣應用一代的理念,FBR發酵槽已在浙江、江蘇、湖北等全國10多個省3萬余個站點應用,服務130萬戶。
2000年,全國農污治理已經開始展開,但是項目較少,大家也還沒有完全認識到農污治理的重要性,屬于農污治理1.0時代。2003年,浙江在全省啟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簡稱“千萬工程”,開啟了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核心的村莊整治建設大行動。
商達1.0集成化產品以實現污水治理功能為目的應運而生,產品工藝集成度高,但施工周期長,現場質量難以保障,隱蔽工程多,內部填料一般5年左右需要更換。2003年,浙江省湖州市南潯重兆村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作為浙江省首個關于新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重大科技攻關示范項目,由浙江省科技廳、建設廳、省農辦組織,是農污行業1.0時代的代表性項目,也是商達公用第一個農村污水治理項目。
2005年“兩山理論”的提出,農污治理開始步入2.0時代,大家開始重視農污治理的意義。在早期國內的農污治理項目中,還沒有出現太多的一體化治理設備,農污分散式治理的終端,更多的是采用了土建池子的形式來建造。商達在2008年開始針對土建施工復雜等問題進行了成套化、設備化改造。此代產品多以玻璃鋼為材料,采用半手工纏繞。無錫錫山區長濱河農村污水站點
在此階段,商達公用為江蘇無錫市錫山區農污治理項目提供設備并承擔運維管理。該項目最終獲得了國家環保部重點實用技術及科技部惠民計劃等榮譽,為之后農污行業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4年,隨著浙江省“五水共治”行動的展開,也將農污治理帶入了3.0時代。由于第二代一體化纏繞玻璃鋼設備產量的限制,加上農村污水行業的迅速發展,急需一種新型的,能夠快速量產,同時也能滿足新形勢下治污要求的設備。因此,在2015年,商達第三代農村污水治理設備——發酵槽開始大規模投入市場。發酵槽結合國內農村污水雜物多、總氮和總磷高的特點,推出的一種適合國內農村污水的一體化處理設備。它采用SMC模壓,由工廠生產線批量生產,與人工制作相比,產量上得到大幅提高,質量上更加穩定,設備造價仍維持在前兩代的水平。發酵槽具備多個優點:安裝投資小,費用低;安裝場地幾乎不受地形影響;安裝時間短,見效快;設備處理水和產生的污泥資源的回用,相對比較容易。德清五四村農村污水處理站點
“五水共治”行動中,由商達公用統一設計、提供設備并承擔全縣污水設施運營工作的德清縣151個行政村農村污水打包治理項目,采用了最新的物聯網管理技術,標準化運維,成為農污運維的代表,是浙江省內首個采用物聯網技術管理站點的農污項目。項目還提出了“五位一體”的長效運維管理機制,是浙江省農村污水治理的標桿,也是農污治理行業的標桿項目。
進入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將農村污水治理行業推向了4.0時代,國家及各地區對農污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國家也在著手推動農污治理地方標準的出臺。為了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農污治理設備也提升到了4.0版本。第四代一體化農村污水治理設備——發酵槽,是一種高效的村鎮污水一體化治理設備,它是針對我國村鎮污水的特點,由國內企業自主研發的創新產品。第四代發酵槽是以“以用為本”的理念研發而成,采用了復合玻璃鋼技術與改良A2O加發酵強化技術相結合,工廠化生產,配合物聯網技術進行設備管理,即保留了第三代產品長壽命的優良品質,又進一步提升了設備本身的污水處理能力,能夠適應各種復雜的水質環境。發酵槽具備更長的使用年限、更短的建設周期、更強的治污能力、更便捷的運維管理。設備設計出水水質根據不同要求,最高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特別排放限值(準Ⅳ類)。
江蘇宜興白土墩農村污水示范站點
同期,商達公用為江蘇宜興農村污水PPP項目提供“技術設備+整體方案”服務,供應1200余套發酵槽設備,所建設運維的白土墩成為項目的主要示范站點。該項目由行業龍頭北控水務整體統籌實施,覆蓋20多萬戶,是國內農村污水PPP標桿項目。
2021年,農村污水治理面臨資金難的行業痛點,在鄉村振興和碳中和背景下,使其與城市污水治理模式不同。農村具備獨特的資源稟賦,要以農村的方式治理農村污水,即生態化治理模式。這一代設備的設計理念是基于碳中和與鄉村振興的維度來綜合考慮農村污水治理,將其與農村生態、生產、生活相融合,通過商達一站式的技術設備產品,在減污降碳的同時,實現農村生活污水生態化治理。目前,該設備已經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6萬戶農污提標及第三方運維項目上進行示范應用。商達公用牽頭依托浙江農林大學農村環境研究所和商達院士工作站通過產學研,將農村污水治理與星級生態農場建設相融合,在臨安指南村建立了"水循環、碳循環、產業循環”的5.0生態化治理模式,變廢為寶,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路徑。浙江臨安指南村觀云站點
其中觀云站點設計日處理水量200噸/天,服務農戶76戶,其中農家樂22戶。出水穩定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尾水深度處理后達到城市雜用水標準用于沖廁和綠化噴灌。站點采用物聯網技術進行移動管理,實現了“節假日模式、高濃度模式、低溫模式”等模式化智慧運行。景觀設計方面,充分融合了山地的特征,草木沙石就地取材,探索建設村落景區污水處理5.0示范點。未來,商達公用將不斷對設備進行迭代更新,推出6.0產品,為鄉村環境資源治理與開發和廣大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為全面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美麗鄉村、實現美好生活”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