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間。”作為“中國第一竹鄉”,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因竹而美、因竹而興。
歷經40余年發展,安吉擁有竹林101萬畝,竹產業總產值200多億元,從業人員近3萬人,以全國1.8%的立竹量創造了全國近10%的竹業總產值。
當前,竹產業受內外環境和主客觀因素疊加影響,面臨竹子價格走低、產業鏈條不完善、政策要素不協同等問題,產業發展整體低迷。綠色低碳背景下,如何推動竹產業實現“二次振興”,安吉正蹚出一條新路。
科技為翼實現綠色轉型
安吉縣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縣政府工作報告皆提出,要加速竹產業振興。作為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高效轉化的重要資源存儲,竹子想要成為“票子”,科技創新的力量不可或缺。
湖州市安吉縣的竹海(潘學康 攝)
據統計,目前安吉竹產業集群企業90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47家。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該縣竹產業仍存在產業同質化競爭、區域協同創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亟待突破的短板與挑戰。
竹產業發展走在轉型關口之際,綠色竹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的出現,成為該縣拓寬竹產品應用領域、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抓手,為竹產業振興插上“科技翅膀”。
“經過資源整合、投入設備后,浙大竹產業研究院、安吉科技大市場、竹產業相關行業協會等創新資源及創新服務機構入駐綜合體,為企業提供檢驗檢測、技術研發、創意設計、人才服務、培訓交流等多種服務。”安吉縣相關負責人說。
“綠色共識”的達成,向來不是一蹴而就。以引導綠色制造提質升級為目標,近年來,安吉建立極具地域特色的綠色認證體系,推動綠色產品認證工作,提升綠色發展質量和效益。
因原材料管理、產品質量管理不善等原因,安吉久大家具有限公司效益一直不高。獲得“中國綠色產品認證”證書后,企業通過標準與認證手段倒逼自身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眼下,企業通過綠色發展降低成本、減輕負擔,原材料檢驗合格率、產品一次檢驗合格率逐步提高,已實現班組、車間的效率和效益最大化。”該企業負責人說。
截至目前,安吉已有家具、木塑制品等行業的38家企業44個產品獲得“中國綠色產品認證”證書。越來越多的竹鄉企業,嘗到了考“綠證”的甜頭。
碳匯改革領跑趕超賽道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肖文發認為,竹產業是環保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生態產業,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產業。而安吉,儼然成為中國竹產業的一面旗幟。
聚焦綠色低碳共富,安吉將實現竹產業“二次振興”的關鍵點,落在破解共性難題上。
2021年12月28日,安吉便上線中國首個“兩山”竹林碳匯收儲交易中心,打通竹林碳匯從生產到收儲、交易的渠道,實現碳匯“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變現”。
安吉縣林業局森林碳匯科科長諸煒榮介紹,農戶林權統一流轉到村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經營管理,經核證后形成碳匯產品包,再通過“兩山銀行”進行收儲交易,凈收益的70%將反哺鄉鎮和村集體。
以“竹”為媒,逐綠而行。安吉在綠色低碳方面的創新,永無止境。
湖州市安吉縣的竹海(潘學康 攝)
為加大竹產業轉型升級,安吉縣推進“以竹代塑”“以竹代木”“以竹代鋼”綠色低碳重大項目集成研發和推廣,建立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簽訂共建國家竹產業研究院合作協議。
11月4日在安吉縣舉行的全國竹產業技術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國家竹產業研究院正式授牌成立,旨在打造國家級竹產業技術協同創新平臺,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新路徑。
“以此為新起點,安吉將秉持技術創新引領竹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整合全國竹產業領域優質科技資源,突破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不斷推動竹產業成為綠色低碳富民的支柱產業。”安吉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柏建華說。
百萬畝竹海,蘊藏無限可能。眼下,一竿翠竹在撐起一方經濟的同時,正迎來沸騰的“二次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