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碳/匯
8月5日,縉云縣新建鎮首期4萬畝竹林經營碳匯項目開發合作協議成功簽署??N云縣科學技術協會、新建鎮人民政府,新建鎮強村公司、浙江農林大學農村環境研究所、浙江知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單位參加簽約儀式,協議的簽署標志著縉云縣首個竹林碳匯項目成功落地新建。
![](/uploads/20220815/0bc2c3370c98b5208522f563b4134d41.png)
在2035碳達峰2050碳中和的“雙碳”戰略背景下,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如何推動“兩山理論”轉化?新建鎮圍繞“科學方法算碳、科技賦能管碳、森林經營增碳”極力探索竹林效益零碳經濟發展模式,通過“生態價值轉換”打通共富樞紐。
![](/uploads/20220815/40955fcbf8148183d0e617ab72f9fcbc.jpg)
新建鎮擁有6.7萬畝竹林,占全縣竹林面積的三分之一。新建鎮的新川、雙川素有“金坑”“銀坑”的美譽。隨著產業更迭,毛竹林發展亟需轉型升級。如何讓沉睡的毛竹林重新“活”起來,是新一屆鎮黨委、政府的突破重點。去年以來,新建鎮以“一園區(洋山工業片區)、一景區(河陽景區和筧川花海)、一張網(農村電商網)、一片海(萬畝竹海)”描繪共富藍圖,發揮萬畝竹海的林下、林間、林上立體效益,成為謀求價值轉換的新路經,其中竹林碳匯為毛竹林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
![](/uploads/20220815/75a4ebce0bbe861c4b2d031ee4f33d84.jpg)
什么是竹林碳匯?通俗地說,就是竹林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將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由此形成碳減排的指標。之后通過測量、審核等流程進行碳匯交易,從而實現“空氣換錢”的效果。
據浙江農林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毛竹的碳匯能力很強,是杉木的1.4倍,也是熱帶雨林的1.3倍,一根毛竹一年大約可以固定8公斤的二氧化碳,每畝竹林約可產生0.5噸碳匯?!背醪綔y算,定期管護下的4萬畝竹林每年碳匯收益可達60余萬元。預計五年內,可實現竹林碳匯增量可持續經營和竹產品碳儲量的市場交易,并隨著“雙碳”推進逐年提高,讓“清新的空氣”變為“實實在在的收益”!
![](/uploads/20220815/42aa2780d6d38548e40f3882bd74b2bf.jpg)
![](/uploads/20220815/f1a50f4483b9c0a116aba7b5f24999c6.jpg)
![](/uploads/20220815/5f5687137d8343851c8c498f2db040da.jpg)
下一步,新建鎮將與項目方通力合作,建立起“林地流轉-碳匯收儲-基地經營-平臺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鏈條體系,實現竹林碳匯可度量、可交易、可變現,并探索推進“碳金融”和“低碳小鎮”建設,努力開創共同富裕美好新建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