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鎮化快速發展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碳排放水平呈快速增長態勢,城市小微企業和城鄉居民生活、消費領域已然成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長的重要領域。
為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助推生活領域加速低碳轉型,省發改委牽頭開發建設“浙江碳普惠”應用,致力于助推形成人人碳普惠的低碳生活新風尚。該應用已于3月29日上線,為全國首個省級碳普惠應用。
碳普惠定義
碳普惠制是指通過財政支持、商業激勵等方式,對社會公眾節能降碳等綠色行為產生的減碳量予以量化并以碳普惠形式進行獎勵的制度。
激勵方式
1.商業激勵:碳普惠商業激勵是指碳幣可用于兌換企業所提供的折扣及增值服務,如餐飲、娛樂的優惠折扣,酒店的延遲退房,航空里程,超市贈品等,讓公眾通過日常消費中的優惠感受到低碳所帶來的直接經濟價值,增強公眾踐行低碳的自主性。
2.政策激勵:推動節能降碳是政府的重要職責之一,所謂政策激勵是指將碳普惠制與節能減排相關政策制度結合,充分利用市場化的補充激勵作用,發揮政策的最大功效,激勵公眾積極降碳。
3.交易激勵:碳普惠交易激勵是指將公眾易精準計量的低碳行為所產生的減碳量進行核證并簽發,簽發的減碳量可用于抵消控排企業配額。
量化方法
1.減碳量量化依據:現國際上尚未有針對個人低碳行為減碳量量化的方法學公布,碳普惠低碳行為減碳量的量化及量化方法學的編制主要依據以下權威標準及文件:
ISO 14064:2018組織層面上對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報告的規范及指南;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中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CCER)方法學;統計年鑒;各行業能效標準、設計標準等。當上述標準和文件被修訂時,使用其最新版本。
2.減碳量量化原則:相關性、完整性、準確性、透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