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千萬工程15年
浙江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美麗鄉村建設是全國的樣板。新階段,2017年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把“美麗浙江”作為“六個浙江”的重點建設任務之一,強調要繼續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做出推進萬村景區化(村落景區)建設的新決策,把“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提高到新的水平,跨進了鄉村振興的新境界。
農村污水治理4.0
農村污水治理經過多年發展,仍然面臨技術高難度、行業不成熟、產業高門檻的難題。
1
技術高難度
2
行業不成熟
3
產業高門檻
基于對行業理解,在新的階段,農村污水要做到“做得好、管得好、看得到、獲得感”4個目標,就是農村污水治理4.0。
農村污水治理4.0臨安實踐
臨安區是全國首個提出全域景區化創建的區縣,地處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區,“九山半水半分田”是臨安區的形象寫照。臨安區農村污水治理項目涉及太湖源鎮等鄉鎮約6萬戶,雙良商達為項目提供“設備+全方案”的服務。探索建設村落景區污水處理4.0示范點。
農村污水治理首要目標是改善農村環境,提升村民的獲得感。臨安把農村污水治理全面融合到鄉村振興。通過專業實施端和政府管理端實現臨安農村污水治理4.0的創新實踐。
專業實施端4個行業創新
引入發酵強化技術提高除磷脫氮效率
臨安項目引入發酵強化技術來解決除磷脫氮的行業難題。上圖是投加在太湖源鎮指南村的曲立方,提高除磷脫氮效率。它采用了多種微生物復合配比,強化微生物活性及多樣性。
編寫行業標準提高設備標準化水平
農村污水治理設施標準化是行業的一個難題,臨安項目采用了標準化理念的FBR發酵槽。為了推動設備的標準化進程,由雙良商達牽頭,聯合中國環科院、北控水務、桑德生態、中建水務、浙江省環科院等單位,起草《農村生活污水凈化裝置》行業標準。
應用物聯網技術提高設備管理效率
物聯網管理模式解決了農村污水管理難題,已經成為農村污水的標配。臨安在此基礎上,與省部級科研項目相互結合,積極探索模式化智慧運行模式。
引入“生活化枯山水”提高村民獲得感
基礎設施建設中有一個“鄰避效應”。在站點景觀設計方面,臨安采用“生活化枯山水”模式,按照簡約化的原則來設計產品的應用場景。一方面可以做到低成本、免維護(省去了拔草等維護工作,一場大雨過后,站點一洗如新)。另外又能滿足改善農村環境的需求,簡潔、美觀,和村莊融為一體,和諧共生。
臨安區農村污水治理4個融合創新就是“一個標準,一項規劃,一套方案,一個辦法。”
獲得感
十九大明確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獲得感是農村污水治理的出發點,也是最終落腳點。
以臨安指南村為例,過去,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只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小山村。美麗鄉村建設后,指南村經歷了一次又一次變遷,如今的指南村,村莊環境美麗如畫,家家戶戶庭院靚麗,每年都吸引著成千上萬游客的到來。村莊環境變了,村民意識提高了,許多人紛紛回到這個小山村,開農家樂,經營當地的特色農產品等,產業紅紅火火。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閉環。
農村污水治理是農村環境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因為點多、面廣、量大的特點,一直以來是一道行業的難題。浙江通過十多年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如今,進入到了新的4.0的階段,開啟了新“千萬工程”的全新篇章。臨安作為全國首個提出村落景區的區縣,將農村污水治理和鄉村振興相互融合,并同省部級科研項目深度結合,將新技術、新模式引入農村污水治理,探索建立村落景區農村污水治理4.0模式,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